当前位置:主页 > 科学探索 > 正文

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(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)

丹霞地貌是近年来最火的一个旅游景区,位于我国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。从观景台俯视整个丹霞地貌,你会看到一个壮观的景象,大地被漂染成五颜六色,看上去非常的震撼。说到这里或许很多人会问: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?下面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。

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

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(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)(1)

看了丹霞地貌,你会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,那么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呢?人力无意的开采,在加上大自然的无心雕琢,就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神奇景象。丹霞地貌的神奇景观,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慕名前往。

关于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,简单地说就是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水作用下,沿垂直节理面不断侵蚀、搬运、磨蚀、风化后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地貌类型。

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?丹霞地貌形成的基础就是有红层的存在,红层地貌中所谓“红层”是指:在中生代侏罗纪至新生代第四纪沉积形成的红色岩系,一般称为“红色砂砾岩”。

而水平构造地貌是指:由产状水平或近于水平的第三纪厚层红色砂砾岩为主,组成的平坦高地,受强烈侵蚀分割、溶蚀和重力崩塌等综合作用,而造成平顶、陡崖、孤立突出的塔状地形。

丹霞地貌的形成原因

丹霞地貌发育始于第三纪晚期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,这次运动使部分红色地层发生倾斜和舒缓褶曲,并使红色盆地抬升,形成外流区。流水向盆地中部低洼处集中,沿岩层垂直节理进行侵蚀,形成两壁直立的深沟,称为巷谷。

巷谷崖麓的崩积物在流水不能全部搬走时,形成坡度较缓的崩积锥。随着沟壁的崩塌后退,崩积锥不断向上增长,覆盖基岩面的范围也不断扩大,崩积锥下部基岩形成一个和崩积锥倾斜方向一致的缓坡。

崖面的崩塌后退还使山顶面范围逐渐缩小,形成堡状残峰、石墙或石柱等地貌。随着进一步的侵蚀,残峰、石墙和石柱也将消失,形成缓坡丘陵,这就是丹霞地貌形成的原因。关于丹霞地貌是怎么形成的,现在大家知道了吧!

猜你还喜欢的

最新推荐